关灯
护眼
《中庸》(第1/9页)
上一章 书架 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导读

    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不过,现存的中庸版本,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

    中庸同易经一样,都是儒家的理论渊薮。不过易经比中庸影响大,涵盖面广,而中庸是宋以后儒者研读的重点。儒学,特别是理学中的许多命题、概念都出自中庸,许多理学大家持守中庸的信条,用中庸的方法论思考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中庸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庸的核心理念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旨并非部分人所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要思想在于修身养性。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智、仁、勇等。中庸所倡导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至德。

    中庸之道鼓励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监督,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完美人格,达到至善、至诚、至仁、至德、至道、至圣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中庸

    第一章纲领

    第二章知人

    第三章正心

    第四章正心

    第五章修身

    第六章审问

    第七章明道

    第八章正心

    第九章正心

    第十章明道

    第十一章正心

    第十二章知物

    第十三章笃行

    第十四章修身

    第十五章齐家

    第十六章齐家

    第十七章知天

    第十八章齐家

    第十九章齐家

    第二十章治国

    第二十一章知性

    第二十二章诚意

    第二十三章诚意

    第二十四章治国

    第二十五章诚意

    第二十六章博学

    第二十七章修身

    第二十八章明道

    第二十九章明辨

    第三十章知法

    第三十一章修身

    第三十二章诚意

    第三十三章正心

    中庸

    第一章纲领

    原文

    天命之谓性1,率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3。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4,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5,谓之中;发而皆中节6,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7;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8。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9。

    注释

    1天命之谓性:上天规定人应该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这些上天所赋予的美德叫做人的本性。

    2率:顺着,遵循。

    3修道之谓教:圣人对道进行修订、限制,使道不偏不倚,无过也无不及,这就叫做“教”。

    4戒慎:警戒谨慎。

    5未发:没有发现的时候。

    6中节:合乎自然的道理。

    7大本:最大的根本。

    8达道:天下人共同走的路。

    9位:各得其位,指天地间万事和顺。

    译文

    天所给予的秉赋叫做性,遵循天性而行叫做道,修明此道加以推广叫做教。“道”是片刻都不能离开的,能够脱离的,就不是天命的“道”了。所以君子即使在大家都看不见的地方,也要谨慎警戒,不可疏忽;即使在大家都听不见的地方,也要恐慌担忧,不能怠懈。幽暗的地方无论隐藏得多么好,始终会被发现;细微的事情无论多么渺小,终究会显露出来。所以君子独自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时时省察自己。欢喜、愤怒、悲伤、快乐是人之常情,当这些感情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是不偏不倚的,这就叫做“中”。当这些感情表现出来的时候,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能够合乎自然的道理,这就叫做“和”。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所在;和是古往今来人们所共通贯通的大路。能够达到“中和”,那么天地就会各得其所,万物也就生长发育了。

    第二章知人

    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1,小人反中庸2。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3;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4。”

    注释

    1中庸: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始终坚持正道。

    2反:背离。

    3时中:指君子在做事时能够恰到好处。

    4忌:顾忌。惮: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做事没有偏倚,没有太过也没有不及,事事都符合中庸之道。小人与君子不同,小人的所作所为完全背离了中庸。君子按照中庸的道理来行事,所以他的言行恰到好处,符合自然规律;小人背离中庸之道,所以小人做事没有顾忌和畏惧。

    第三章正心

    原文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1民鲜能久矣2。”

    注释

    1中庸其至:指中庸是最高的境界。至,极。

    2能:达到。

    译文

    孔子说:“中庸,这是至高无上的境界啊人们很少能达到中庸,这已经有很久了”

    第四章正心

    原文

    子曰:“道之不行也1,我知之矣:知者过之2,愚者不及也。道之者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孝者不及之。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注释

    1道:指中庸之道。行:流行。

    2知:同“智”。知者:聪明的人。

    译文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流行,我知道其中缘由了:聪明的人过于聪明,愚笨的人过于愚笨,他们都没有达到中和的标准。中庸之道不显明,我知道它的缘由:贤明的人过于贤明,不贤明的人又不够贤明,他们都没有达到中和的标准。没有不吃不喝的人,却很少有人真正分辨出不同滋味。”

    第六章审问

    原文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1,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注释

    1好问:好,音hào,喜爱。好问,指喜欢去请教别人。迩ěr言:浅近之言。

    译文

    孔子说:“舜帝真可算是一个极其明智的人。他喜欢向别人请教,又善于对那些浅近的语言仔细审察,包容别人的短处而表扬别人的长处,掌握人们认识的过与不及两个极端,取中庸之道施行于民众,这就是舜之所以能成为舜的原因吧”


目录 存书签 上一章 下一页
随便看看: 醉美不过相遇铠甲勇士自然战甲她是我先看上的超级心理自控术地球OL精灵之树果甜品师我的地下城副本我复苏了东京驸马逃不掉种田文的地狱模式穿进仙尊的心灵世界战场中的角色扮演守寡三年后,战死的夫君回来了暗王之大宇宙末日重生:锦鲤空间种田记温知羽霍司砚家人作恶多端,作为混混我很难办龙族:青铜与火之歌大明:对话古今,我专薅帝王羊毛重生后夫人只想当寡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