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百三十六章电报大楼(第1/2页)
上一章 书架 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北京1506年(弘治十九年)7月10日。

    成都进入北京的第一批通讯人员,在蓉城通讯大学唐坤的带领下到达燕京。随着他们的到达,成都的电报线路也到达了北京。

    他们到达后首先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与青岛、天津取得联系,并考虑建立快速通信的方法。这个任务由青岛、天津官府来完成。二是,建立大明第一家邮政所,选择到北京、青岛、天津逐步到南京、福州、广州的通邮路线。

    除了保持电报通信之外,邮政所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卖报纸。为了联络青岛、天津,为了及时准确下达朝廷的命令,北京同青岛、天津的通讯采用光通讯和电报同时进行,他们一路上测试考察作为光通信的站点。北京到天津、青岛基本是平原,一马平川,上千里的大平原采用架空线路。他们基本上选择了在城中、小山建造木塔加气球的光通信方式,预计要几十个中继站,才能到达天津、青岛。这些中继站不但要留下通信兵,还要留下警卫,他们人手少,只能再雇佣一些当地人。并通过朝廷向当地官府打招呼,起码要让他们知道这是朝廷的机构。

    大同、成都、青岛之间开通的电报业务,得到了大明民众的追捧,业务红火。作为政治文化的中心,京城里反映更加强烈,因为这里没有通达电线,因此也就没有开展电报业务。给大明日报社来信询问此事的越来越多,有的信件居然有指责的言辞,说是皇家不应该对于朝廷耿耿于怀,内阁改制已经完成,为什么对于京师还限制电报业务?他们那里知道铺设电报线路朝廷是要表态的,不然就会造成双方的误解。

    信件太多了,反映太强烈,报社把这个情况还有一些信件上报到朱厚炜那里。朱厚炜指示:选择有代表性的信件登载到大明日报上,不要评论,也不要解释,当做新闻事件处理。

    其实,写这些信的就有不少是官府的官员。终于有人写了奏章呈报到朝廷上,说是京城应该开通电报业务,朝堂上也就有了公开的议论,最先做出反映的是兵部尚书马文升。

    马文升写了奏疏,附和京城应该引入电报业务的意见。他是兵部尚书,自然技高一筹,提出了一个附加的条款,就是同时要求保证九边前线的电报通信,使朝廷和九边的边军通信及时畅通。

    马文升(1426年-1510年7月13日),字负图,别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钧州(今河南禹州市)人。明代重臣、诗人。

    景泰二年(1451年),马文升登进士第,授为御史。历按山西、湖广,迁福建按察使,升左副都御史,入为兵部右侍郎。历辽东巡抚、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弘治初任兵部尚书,后任吏部尚书。明武宗时上疏乞去。正德四年(1509年),遭权宦刘瑾削秩除名。

    正德五年(1510年),马文升去世,年八十五。不久后复官,获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傅,谥号"端肃"。加赠左柱国、太师。

    马文升一生功勋显著,先后辅助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五朝,历仕五十六年,后人有"五朝元老马文升"之称。又与王恕、刘大夏合称"弘治三君子"。

    1368年,元惠宗妥欢贴睦尔退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史称"北元",由于明军的不断打击及蒙古各地贵族离心离德,1402年北元灭亡。虽然元朝作为一个完整的政权已不复存在,但各部落依然保存有一定实力(比较强大的有瓦剌、鞑靼等部),不时南下骚扰明朝边境。因此明朝沿长城设置军事防线,确保中原地区的安全。从最东面的辽东镇至最西面的甘肃镇,共有九个军事重镇,史称"九边"。九个军事重镇分别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

    看这个意思好像是皇家急需开通京城的电报业务,求着朝廷了,所以皇家顺便捞点好处,真亏他想的出来。

    ?0?2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奏章长了朝廷的脸面,特有面子。内阁首辅杨廷和立即写了节略,并事先做了票拟,上报到皇帝面前。弘治皇帝朱佑樘也没有犹豫,也无需再议,直接发给司礼监用印,就当做圣旨下发了,于是京城的电报业务再无障碍。

    这里顺便解释一下大明朝发圣旨的法定手续。草拟圣旨的权力在内阁手中,就是说一般的政务和官员的任免皇帝是不能自己草拟圣旨的,内阁写圣旨包括这项权力就叫做‘票拟’,皇帝的权利就是点头同意,司礼监用印,盖上皇帝的玉玺,就是圣旨了。如果皇帝不经过这个手续,直接起草圣旨用印下发的话,内阁有驳回的权利,叫做“封还”。

    明朝的内阁权利很大,皇帝的权利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个票拟、封还就是代表。

    ?0?2有了朝廷的圣旨各地就可以架设电报线路,开通电报业务了。

    可是朝廷还有一个要求,就是九边前线的电报要通达。这个也好办,从各镇架设一条电线到总督府就可以了,这个距离很近,为军事、官府专用即可。

    本来山海关,以及更远一点的辽东镇都在海边,可以同时接通,但是皇家在那里没有势力,开通电报对于皇家没有意义,所以就通达到金州为止,反正金州居中,到山海关、到辽东都不远,骑马就是半天,至多一天的路,也说得过去了。谁知皇家这一凑合终于引来了事端,此是后话。

    京城里现在的邮政所设在外城,其原因是朱厚炜的田庄在城外,就临近田庄附近,选了一个地方设在了外城。现在要开通电报业务,就要方便用户办理,这个地点就不方便了,要从新选址。

    选址就要研究一下京城的格局,借此机会胡侃一点北京的格局方面常识。

    ?0?2京城的格局是,除了皇宫之外被分为三大块。明清两代,五六百年的历史中都是这个格局。

    ?0?2外城,也可以称之为南城的区域,就是后世崇文、宣武两区的范围,这里是贫民区,有大片的农田和村庄,还有依附城市的贫苦市民。富人极少,都是商人,集中在正阳门外、崇文门外的城门周边,这两个城门是南来客商的进城之路,特别是崇文门,它早晨开放的最早,晚上关闭的最晚,距离运河码头最近,官府对客商收税的税卡就设在崇文门,因此崇文门外也就最繁华。商人在封建社会里地位不高,“士农工商”他们排在最后,虽然不属于下九流,也差不多,只是有钱而已。

    正阳门(就是前门)以北是内城,内城居中被皇宫和皇家禁地占了一长条,把内城一分为二,皇家的禁地是绝对禁止通行的。由于中南海在西侧,那里是皇家的花园,皇帝经常在这里办公,所以,以六部衙门为代表的朝廷主要机构就集中到了西部,西长安街上的六部口就是六部衙门所在地,六部衙门的大围墙至今还残留一段,在西长安街上可以看到。特别是到了清代,圆明园、颐和园等皇家园林都在西北边,因此,为了方便,朝廷的大员,王公贵族就向西部集中。西城就自然形成了京城的政治中心,进而也就是文化的中心。历史悠久的北京师范大学、男四中等都在西城,这是有根据的。


目录 存书签 上一章 下一页
随便看看: 我都看到了若华的小时空直播间一世神医李一凡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绝色女神的贴身保安恐怖剧本醉川男神攻略:国民影帝,轻点亲邪性老公,宠我!叫我沙皇克洛克达尔极具恐怖陈华小说免费阅读海贼里的弱渣船长我家萌妻太无敌盛宠小仵作状元的锦衣卫前妻娇又飒炮灰女配的苟活指南挂机修仙一亿年,全部具现了!医者世家云川抱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