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百七十八章 民意(第2/2页)
上一页 书架 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李义府听懂了冯宝的意思,决定自己找个不相干的人来出面办报。

    李义府的事,冯宝点到即止,便再也再也不去过问,他最关心的只有第一期长安周刊引起的反应。

    总印数五千份长安周刊要说在“长安城”里能够引起多大反响,那个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好在冯宝自己留了一手,他当初听房元昭说过,青楼附近都有闲人在讨生活,这些人数量多,且来自城里四面八方,一般只要给钱,他们就会办事,而且他们是没有组织的,只认钱,不认人、不对事,当初“花会”一夜传遍全城,正是他们的“功劳”

    冯宝决定好好利用这些人,反正他也不差那几个钱,且为了将声势弄得更大一些,他还让“大宝商号”出面,联系了牙行、帮会等有组织的,让他们一同传播消息出去

    在冯宝的精心策划下,长安周刊一夜爆红,尤其是许敬宗以“寒山”笔名写的文章,更是在有心人的推动下,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遍了“长安”

    刚开始人们议论那篇文章的时候,有的是收了钱、有的是跟着凑热闹,但随着说的人多了,很多老百姓也忽然觉得,文章里说的事似乎跟自己也有关系,无辜被株连,此事并不鲜见,以往,没有人意识到是不是合理,通常都是自认倒霉,可这一篇文章,其实是用一个例证告诉每一个人无论是什么样的案子,被牵连者,其实大多都是无辜的。

    事实上,官员、世家、权贵们,早就意识到中间的问题,只是他们也很清楚,那是帝王威慑力的一种展现,是带有强烈的警告意味,警告百姓不要造反但是真正在实际使用上,最倒霉的往往都是有身份和地位的人,毕竟百姓很少造反的。

    如今,有这么一篇文章横空出世,从表面上看,是替学堂学生在鸣不平,实际上,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于是,在暗地里,又有了更多人在推动此事讨论

    一件全城都在议论的事情,不可避免地传进“政事堂”之中。

    褚遂良拿着一份长安周刊缓缓走进长孙无忌的“公事房”,轻轻地将周刊放到长孙无忌面前,然后什么也没说,寻了张案几后坐下了。

    长孙无忌扫了一眼周刊,道:“褚公有看过了”

    褚遂良微微颔首,却没说话。

    “此举定然是那谢县男的主意。”长孙无忌浑不在意地道:“此子不过是想要保下学生尔,不必多虑。”

    “话是如此,然其竟敢动用武力对抗圣旨,此举动若不严惩,日后朝廷威严何在且此子今又搞出这么个破周刊,简直是在挑衅老夫以为,决不可姑息。”褚遂良严厉地说道。

    “褚公且先息怒,此事依老夫看,交给陛下处置为好。”长孙无忌面无表情地说道:“那篇文章,老夫看了,除了提出一个疑问,通篇也找不出任何犯忌之语,如果以此为依据,实在难堵悠悠之口;至于说武力抗旨,恐怕更说不通,羽林左卫当时就在一边,目睹了全部过程,那个谢县男,年纪轻轻,做事滴水不漏,很难得啊。”

    “那抗旨总是有的吧。”

    长孙无忌轻轻摇了摇头,道:“老夫仔细想过,此事最好不要提了,此案陛下已大为不悦,没必要再横生枝节了。更何况”他说到此处,停顿一下后,又接着说道:“更何况,市井百姓里,已经有人开始说吾等乱政了。”

    褚遂良默然不语他心里比谁都知道,此次谋逆大案到底怎么回事,虽然说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但牵扯到许多人,那是不争的事实,可让他就此不提,又觉得太便宜了谢岩,于是忍不住又道:“难道就这么不闻不问算了”

    “按眼下情形来说,恐怕只有如此了。”长孙无忌微微闭上眼睛,道:“谋逆一案,陛下有所不满,百官之中,不满者亦不在少数,现在连百姓也参与进来了,民心不可失,民意不可违啊”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那是太宗皇帝李世民对统治者和百姓之间关系,最清晰准确的描述。经历隋末大乱,一生追随李世民的长孙无忌,比任何人都深有体会,也一直铭记在心里。皇帝也好,权臣也罢,凡是真正和百姓对着干的人,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片刻之后,长孙无忌睁开眼,道:“老夫千算万算,怎么也没想到,那个谢岩竟然动不动弄出些闻所未闻的新花样来,此子日后必定成患,如今想来,老夫当初犯了一个错,以至于有些缚手缚脚了。”

    褚遂良知道长孙无忌指的是“卫岗乡”官员任免权一事,当时因为不想多事,所以推给了皇帝,现在是想换人也难,整个“卫岗乡”的事,都由皇帝亲自管着,旁人几乎很难插手。


目录 存书签 上一页 下一章
随便看看: 万里西风独自凉完美执教大美时代女神的贴身护卫陈扬金鹏至尊清新恋人甜蜜蜜棺材王从盗墓开始打卡签到诸天争道录求求你们别再演我了我在星际奋斗那些年林小九池翠云起列车风水葬明之秦淮八艳请叫我法爷我在道观画符二十年错将大佬当病美人的日子[末世]如果普通人接手了暗堕本丸奥特,开局一只哥莫拉穿成太子妃后,我每天都想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