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百三十九章 佛道之间,坐而论道。(第1/2页)
上一章 书架 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谢宝树说的灵山,其实是五行中佛宗的一个小世界。

    类似于魔宗的魔窟。

    凤翔灵山,千年古韵。陲邻秦川西端,绵吴岳之东岭,南瞻终南之秀峰,北顾千山伏兔。野水赴壑,岩石峻峭,傍冯家山水库于左,依丝绸之路于后。历经千年洗礼,创造了灿烂的古代佛教文明。

    首先,灵山并非是佛祖的常住之地,只是一个讲经场所。

    在孔雀国,灵山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玄奘法师当年也去过。灵山也称灵鹫山,据说是因为山上有很多鹫鸟而闻名,也有的说是因为山顶有一块石头像鹫鸟。

    这座山出名的原因,是因为释迦牟尼佛祖曾在这个地方讲过许多经。佛祖和迦叶拈花微笑,也是在这里发生的。据说流传最广的心经,也就在这里写就的。

    传说中,释迦摩尼祖师曾在灵鹫山上对徒众说法。佛祖并不开口,只是手拈一朵金婆罗花。当下众弟子皆不解其意,唯有摩柯迦叶尊者会心微笑,这是因为他参透了佛祖微笑中所透露的真意,所以才能以心印心、当下了悟。

    韦陀菩萨,正准备拿了谢宝树。

    却没想到,一个道人,从远处飘然而来。一把抓住谢宝树,站在他身边,微笑看着韦陀菩萨。

    韦陀菩萨皱眉道:“挑水道人,你如今,已经不是真人了,还要来拦我”

    来人正是武当山的挑水真人,看他的样子,是从两界山赶过来的。他一手抓住谢宝树,说道:“此人不是妖魔,你佛宗给莫要欺人太甚。”

    一位曾经的真人,一位如今的菩萨,对视一眼。

    火药味十足。

    随后,两位大佬,开始坐而论道。

    众所周知,佛宗与道门是大唐影响力最大的两大宗教,其中,佛教教义认为人的灵魂是不灭的,人死只是灵魂重新转世轮回而已,而人在前生做下的是非对错都会形成因果,对转世之后的新生带来影响,而终生必须通过修佛舍弃皮囊才能荣登极乐世界。

    而道家则认为,灵魂是不能脱离独立存在的,是载体,灵魂则是意义,若是死亡,便会形神俱灭。因为教义的不同,两教对对方的宗教理念都颇有些不以为然,历史上也发生过多次佛道之争,甚至一国之君也会因为自己信仰的不同而对另一教进行打压。

    现在很多人说佛道双修,佛家道家一样,没有高低之分,不要有门派之见。

    佛道两家在具体实修上有很大的“重合性”,“证悟空性”是两家重合的,其核心修法,以及其最高成就,是一致的,修佛也有可能成道,佛就是道,道就是佛,指的都是同一个杳然难知的本体。

    这也是为什么历代祖师有的讲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原因。但是落

    实到具体修炼细节,特别是对万物的理解,两者就是有差异的,甚至于很多地方呈现出完全相悖的趋势,比如典型的佛家认为一切皆空,缘起性空。

    道家则认为本体实有,有物昆成,佛家向死,求空求解脱,甚至走向形神分离,行出离法,仙道则贵生,长生久视,性命合一,营魄抱一。这是两家的基本现状。

    层次不够的修行人在那种极其混乱、悲观向死、心物分离的文化中,很难有一个清晰的头脑。我交流的修佛的,大多数都难逃混沌性思维,比如典型的“我不需要证就是合空性的”,“不要有法执,不要去搞什么修炼”,片面夸大心的作用,从根本上就是求空求静求解脱,这是基本确定的。

    而且现在佛教作风极其混乱,充满个人崇拜、迷信。就像佛教的典型的口头禅“只有佛法是正道,其它都是外道”,“末法时期”,“谤佛罪过无穷”等,都是属于个人崇拜,以及将佛法绝对化。至于在那个原始佛家时期,究竟是什么样的,释迦本人到底有没有究竟,已经基本是不得而知。

    再加上现在佛教思想只重来生,解脱道,几乎是完全没有道家的入世道,很容易造成人的入世能力的荒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修成一个无用的废人。

    而与之相反的是,道家有“无所不通”的圣人,而且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比如姜子牙、鬼谷子、张良、范蠡、诸葛亮、王阳明、司马懿,佛家有没有呢

    所说的这些,可能对于佛家修行人有冲击,但说的都是事实,都是有依据的,真正对真理负责的,应该重视客观事实,从事实反思理论,而不是一厢情愿。

    当然,因缘造化之下,有修成功的和尚,也很正常,佛家也有大罗金仙,因为证空性确实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所谓大道至简,至简法门,掌握得好,其他条件都还算好,比如有的人天生就是作息规律的,对于空性不偏枯,大概掌握得可以,他直接靠禅定加上修心成道是有可能的。但是是少数,大部分都逃不脱这个证空性的思想陷阱。

    两教有相容的方面,但差异是基本的,其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

    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般木。

    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

    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一般的,宗教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一个人精神上的终极关怀问题,实际就是如何对待生与死亡的问题。对人来说死亡是最大的恐惧,宗教要给出对待的办法。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

    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

    同样是无上的大道传播者,何以释迦牟尼佛为众生量体裁衣的八万四千法门,如此无微不至的照顾却还造就了难以计数的愚痴不通之人;而老子对“道”的谨慎,被褐怀玉的处世态度却还能产生种种捏怪的道桍者


目录 存书签 上一章 下一页
随便看看: 我从凡间来上校的小夫人银河纪之起源广州,请将我忘记当太后的这些年!时空万界临时工六零妙时光极品魔妃,狠嚣张陈天阳苏沐雨的小说桃源大主播女主夏乔男主司御北我,渣男罩着的女人诸天末日之开局解锁佩恩模板武法武天模拟修仙十年,我天下无敌玄斗武魂重生:最强剑神系统群鲸搁浅敛财天师:抓鬼,没我不行!穿书八零:我被毒舌男N号反撩了